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工業總體實力顯著增強,已成為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工業大國。但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制造業仍然大而不強,資源環境問題是制約我國向工業強國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綠色發展的國際大趨勢下,制造業需把握好當今時代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大方向,推行綠色制造,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制造業綠色轉型發展,促進工業平穩增長,打造制造業國際競爭新優勢。創建綠色工廠作為構建綠色制造體系的關鍵一環,是實施綠色制造工程的重點任務,也是促進工業各行業結構優化、脫困升級、提質增效的重要途徑。 綠色工廠是指實現用地集約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廠?!吨袊圃?025》將建設綠色工廠列為重點工作,提出了“2020年建成千家綠色示范工廠”的目標。
第一步:合規性評價 企業或者組織為了履行遵守法律法規要求的承諾,建立、實施并保持一個或多個程序,以定期評價對適用法律法規的遵循情況的一項管理措施。 企業要建立和實施環境管理體系,應履行遵守與環境因素有關法律法規要求的承諾。 除與環境因素有關法律法規要求外,還有"其他應遵守的要求",即法律法規要求之外、企業可根據其自身具體情況與需要、必須遵守和自愿遵守的一些要求,包括企業活動、產品、服務的環境因素等。如國家或地方環境保護要求,總質量控制指標、八項管理制度的各種規定、重要區域的特殊排放規定等。 要建立、實施并保持一個或多個程序,以定期評價對適用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的遵守情況。 確定合規性評價的組成,包括建立渠道、識別、應用、評價、糾正措施、預防措施等相關活動。 開展合規性評價,旨在識別出適用與環境因素有關的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后,結合企業具體情況,在內部直接引用或轉換為企業規章執行要求。評價企業規章的符合性和執行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的有效性,應通過持續改進,防范違犯與環境因素有關的法律法規風險。 定期或不定期采取合規性評價工作后,企業和員工遵守法律法規及其他要求的意識得到有效提高;違反有關環境因素法律法規要求的現象逐年減少,環境管理績效得到提升。 操作原則 合規性評價操作中應遵循4個原則: 1、客觀公正原則。評價人員應當在沒有偏見和最小主觀判斷情形下,按照測評雙方相互認可的評價方案,基于明確定義的評價方法和過程,實施評價活動。 2、充分性原則。為客觀反映被評價信息系統的安全狀況,評價活動要保證必需的廣度和深度,以滿足國家標準和行業標準的測評指標的要求。 3、經濟性原則。評價活動應盡可能降低成本,減少投入?;谠u價成本和工作復雜性,鼓勵合規工作部分使用能反映信息系統當前安全狀態的已有評價結果,包括商業安全產品評價結果和信息系統已有的安全評價結果。 4、結果一致性原則。針對同一系統的合規性評價,不同測評機構依據同一的評價方案和評價方法得出的評價結果應當一致,同一測評機構重復執行相同評價過程得出的結果應當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