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用人單位的建設項目,包括預建、在建、已建的項目進行是否符合職業衛生條件進行專業評審、評價,就叫職業衛生評價。
根據項目的建設階段不同,又分為預評價、控制效果評價和現狀評價三類。
企業進行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的工作流程如下: 序號 | 工作流程 | 工作內容 | 所需時間 | 1 | 現場勘查 | 勘查現場的現有設施,確定評價范圍,識別職業病危害因素。 | 根據企業規模大小,約第1至2日 | 2 | 編制評價方案 | 根據現場勘查內容,擬定方案,配置采樣樣品,準備相關采樣儀器 | 第3至4日 | 3 | 現場采樣 | 根據識別的職業病危害因素進行現場采樣工作 | 根據企業規模,采樣時間規定在第5日至8日期間 | 4 | 現場防護設施調查 | 根據設備的特性,進行現場防護設施調查,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防護設施意見總結 | 5 | 現場輔助設施調查 | 根據現場實際情況,對辦公室、衛生間、食堂、浴室、鍋爐房、休息室、盥洗室等輔助設施進行調查 | 6 | 職業衛生管理制度調查 |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對企業現有的職業衛生管理制度以及相關的記錄進行核對 | 7 | 職業健康管理調查 | 根據企業的體檢情況,對企業建立的職業健康管理檔案和個人監護檔案進行調查 | 8 | 現場應急救援調查 | 根據現場的應急救援措施和應急救援藥品,以及應急救援設備,綜合分析,對企業現有的應急救援預案進行評定 | 9 | 資料整合 | 對現場資料進行整合,匯總 | 第9日至10日 | 10 | 實驗室檢驗檢測 | 實驗室對現場采集的樣品進行理化分析,出具檢測報告 | 第9日至23日 | 11 | 報告編寫 | 根據現場情況和企業所提供的資料進行報告編寫 | 第11日至第31日 | 12 | 專家內審 | 進行內部專家三級審核,并對專家指出的不足進行修改 | 第32日至38日 | 13 | 企業內審 | 企業對報告進行內審,與企業自身情況向對照,確定報告內容與實際情況相符合 | 第39日至41日 | 14 | 企業內部整改 | 根據報告書意見,自行整改 | 第41日至45日 | 15 | 專家外審 | 聘請專家庫專家進行評審 | 根據企業情況和安檢部門布置,約在第50日左右 | 16 | 外審修改 | 對外審專家提出的整改項目進行修改 | 修改報告約需要5日 | 17 | 企業整改 | 根據外審專家提出的整改項目進行整改 | 根據企業自身情況進行整改 | 18 | 備案 | 將修改后的報告送至安監局備案 | 企業自行安排 |
職業病危害評價:《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分類管理辦法》(2002.04.10): 第三條 根據建設項目職業病危害的程度,對可能產生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分為一般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和嚴重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為嚴重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 (一)可能產生放射性職業病危害因素的; (二)可能產生在《職業性接觸毒物危害程度分級》(GB5044-85)中危害程度為“高度和極度危害”的化學物質的; (三)可能產生含游離二氧化硅10%以上粉塵的; (四)可能產生石棉纖維的; (五)衛生部規定的其他應列入嚴重職業危害范圍的。 第四條 國家對職業病危害建設項目實行分類管理: (一)可能產生一般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應當進行可行性論證階段職業病危害預評價的衛生審核、竣工驗收時的職業病危害控制效果評價及職業病防護設施的衛生驗收; (二)可能產生嚴重職業病危害的建設項目,除應當進行前項規定的衛生審核和衛生驗收外,還應當進行設計階段的防護設施設計的衛生審查。
|